佛教的作用比較像是一種心智科學,它讓我們能夠去探索和處理心中負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潛能。
佛教的作用比較像是一種心智科學,它讓我們能夠去探索和處理心中負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潛能。走上佛法修行的道路,意謂著去處理自心的這兩種層面。我們面對與處理自心時有多善巧,在這修道上進展有多快速,以及在這心靈旅程上能有多少成就,完全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,理解力和智慧。
Read More那瀾陀系列叢書-聖者之道(下)
佛教的作用比較像是一種心智科學,它讓我們能夠去探索和處理心中負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潛能。走上佛法修行的道路,意謂著去處理自心的這兩種層面。我們面對與處理自心時有多善巧,在這修道上進展有多快速,以及在這心靈旅程上能有多少成就,完全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,理解力和智慧。
Read More當我們發現在這次的遭遇戰中無法戰勝敵人的時候,就選擇另一種方便──戰略性的撤退,也就是退避!退避有時候也是一種智慧。你從敵人身邊退避到哪裡呢?你退回自己禪修的坐墊,培養更多的正念修持(念住),寧靜和內觀。然後回到戰場上繼續和敵人作戰。
Read More在修道的某些階段,我們的確會需要心靈導師,但是實際在禪修的時候,我們唯一真正需要的卻是自己親身的體驗。我們禪修是為了瞭解自己的心,從根本上來說,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做到這一點。上師或老師可以給我們一些禪修的方法和技巧,但只有我們才能夠把這些技巧應用在己的心上,沒有其他人能幫我們做這件事。
Read More因為有「禪修意謂著停止念頭」的觀念,於是有些人把禪修和發呆畫上等號。他們以為禪修的目的是到達心的某種空白狀態,在那之中空無一片,好像我們是想要成為植物人或殭屍似的。然而,禪修的目的是要讓心更敏銳,而達成一種冷靜、處於當下且完全覺醒的狀態。無論當下一刻的體驗是快樂或是不快樂,我們都要全心投入其中,同時卻不受它的干擾,而這其中必然包含了正念和正知,而不是失神。
Read More一旦詳加觀察心中如暴風雪般的景象,我們便會發掘巨大的智慧、寬廣和溫暖。所以,從這樣的觀點來看,我們不會想要阻止念頭和感受,因為如果這麼做,就意謂著把最終能變為證悟心之燦爛寶石的原鑽給扔了出去。
Read More禪修並不是把喋喋不休的心的音量盡量轉小聲,以便讓我們不用再聽它說話,而我們對情緒或感覺的處理也如出一轍。此外,企圖阻止念頭或情緒,往往使它們變得更強烈,所以,我們乾脆學習和它們好好相處,而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。
Read More禪修的效果即是讓我們在放鬆的心和活躍、積極運作的心之間,找到適當的平衡。當這發生時,我們的心在放鬆的狀態下得到最好的運作。
Read More禪修並不代表壓抑什麼,而是看到心中出現的一切,但不被它牽著鼻子走。這也表示我們不再被自己和他人所愚弄。
Read More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方式取決於自己的感受。快樂而充滿能量的時候,我們將這個世界看成是美好的地方;悲傷沮喪的時候,我們對這同樣的世界卻感覺糟透了。
Read More透過個人的發展,佛陀一步一步引導我們,到達一種能夠對一切有情眾生打開心房和悲心的了悟境界。最後,我們完全地放下了自我中心,對他人完全敞開心房,到達一種完全超越我執的寬坦開闊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