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驗本身並不帶有任何意涵或標籤,是我們的投射讓這些經驗變得不同。
我們感受到的痛苦並不是真的痛苦,就經驗本身而言,經驗並不帶有任何意涵或標籤,是我們的投射讓這些經驗變得不同。
Read More那瀾陀系列叢書-佛法入門(上)
我們感受到的痛苦並不是真的痛苦,就經驗本身而言,經驗並不帶有任何意涵或標籤,是我們的投射讓這些經驗變得不同。
Read More當我們把這樣不知足的心態或匱乏之心帶進心靈之旅時,無論領受多少教導,我們都會覺得不足。就這樣不斷重複同樣的歷程。這並非到達證悟的道途,而是一條不斷惡性循環,陷入更深迷惑的道路。簡言之,不知足與不滿之心即是修心的主要障礙,也是很多痛苦的成因。
Read More我們所感受的痛苦的根本特質,就是不知足與不滿,或者說是「匱乏之心」。我們應該認出不知足與不滿的感受,其實是自己內心一連串變化的產物,而不是外在條件所造成的。就是這樣的匱乏之心讓我們感到沮喪、不足、卑微。
Read More在佛教心靈修道的脈絡中,痛苦的超越,並不只意味著痛苦滅盡後,一種持續不斷的相對快樂狀態就取而代之。痛苦的超越,指的是超越所有能覆蓋自心本性的因和緣,達到完全喚醒自心圓滿潛能的境界。我們在這修道上的目標,就是要了悟這究竟智慧與慈悲的俱生大能,它們代表了非緣起的究意喜樂。
Read More調伏自心的過程就像是捕捉野馬一般,我們不需要讓自心變得更美,更神聖或更有證量,因為自心本來就是美的,神聖的及證悟的。我們不需要讓野馬變得更駿美、更強壯、更聰明,牠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是了。
Read More我們貼近觀察自己的心之後,可能發現,實在不怎麼了解自心及自心的行為,雖然沒有任何事物比自心更靠近我們,它對我們而言卻像是個陌生人一般。
Read More我們之所以不認識自心本性,是因為它被愚癡的影響力所遮蔽,或說落入了愚癡的控制之中。能夠真正超越和轉化無明愚癡,斷除愚癡最直接的方法,就是禪修之道。
Read More「自心」比喻為密閉瓶中的明燈。明燈一直都在那兒,從來沒有停止在黑暗中閃耀,但是我們卻因為瓶子的遮障而看不到它的光芒。…因為我們持續不斷的鑽孔,瓶子就自然碎裂了;那時,光芒就能毫無障礙、毫無遮蔽地燦爛照耀。同樣的,只要我們的煩惱消除了,自心的究竟本性就能無遮無礙地燦爛閃耀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