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作用比較像是一種心智科學,它讓我們能夠去探索和處理心中負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潛能。
佛教的作用比較像是一種心智科學,它讓我們能夠去探索和處理心中負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潛能。走上佛法修行的道路,意謂著去處理自心的這兩種層面。我們面對與處理自心時有多善巧,在這修道上進展有多快速,以及在這心靈旅程上能有多少成就,完全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,理解力和智慧。
Read More竹慶本樂仁波切系列叢書
佛教的作用比較像是一種心智科學,它讓我們能夠去探索和處理心中負面的能量和正面的潛能。走上佛法修行的道路,意謂著去處理自心的這兩種層面。我們面對與處理自心時有多善巧,在這修道上進展有多快速,以及在這心靈旅程上能有多少成就,完全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,理解力和智慧。
Read More戒律的訓練應該從信任自己並看出自己具破壞力的習性開始。透過能改變、糾正和轉化習性的戒律,重複引導自己。一次又一次重複嘗試,直到某一天,就可以感受到轉化的能量。
Read More我們通常很擔心若是沒有自我感和事物的真實性,就無法有系統或有條理的過生活。事實上,這種對真實事物和真實之「我」的執著,只會讓一切變得非常沉重、複雜、不靈活。此外,這種執著也會消耗我們原本能更歡喜、有益的為自己和他人付出的能量。
Read More我們感受到的痛苦並不是真的痛苦,就經驗本身而言,經驗並不帶有任何意涵或標籤,是我們的投射讓這些經驗變得不同。
Read More當我們發現在這次的遭遇戰中無法戰勝敵人的時候,就選擇另一種方便──戰略性的撤退,也就是退避!退避有時候也是一種智慧。你從敵人身邊退避到哪裡呢?你退回自己禪修的坐墊,培養更多的正念修持(念住),寧靜和內觀。然後回到戰場上繼續和敵人作戰。
Read More戒律在此的意義,是「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」,自己掌握自己,修正自己的錯誤和習性模式,並且將它們轉化成更實際有效且更有利益的狀態,因此而得以成為一個自然而不虛假的人(genuine person),做真正的自己,並在所作所為之中,將真心真意帶入世界。
Read More覺悟到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失去,也沒有「我」會被傷害或受益,我們就可以放鬆,並放下「將有所失」的想法,也可以不再試圖抓住或保護這種稱為「我」的東西。
Read More當我們把這樣不知足的心態或匱乏之心帶進心靈之旅時,無論領受多少教導,我們都會覺得不足。就這樣不斷重複同樣的歷程。這並非到達證悟的道途,而是一條不斷惡性循環,陷入更深迷惑的道路。簡言之,不知足與不滿之心即是修心的主要障礙,也是很多痛苦的成因。
Read More在修道的某些階段,我們的確會需要心靈導師,但是實際在禪修的時候,我們唯一真正需要的卻是自己親身的體驗。我們禪修是為了瞭解自己的心,從根本上來說,只有我們自己才能做到這一點。上師或老師可以給我們一些禪修的方法和技巧,但只有我們才能夠把這些技巧應用在己的心上,沒有其他人能幫我們做這件事。
Read More我們可以說,「戒律」的意思就是:以個人的身分安坐屬於自己的位置上,或把握好自己的本份,並以自己的雙腳獨立站穩,這是藏文中對於戒律內涵意義的說法,自己守護或把握好自己的結界。而不是像孩子一般,總是需要父母來帶領。我們不需要一直接受別人的引導,我們其實可以引導自己。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戒律,是非常好的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