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戒律」,在煩惱與痛苦的當下經驗中,保有清涼。
當我們感受到煩惱和輪迴惱熱的痛苦時,如果能有紀律的練習正念與正知,我們就能在煩惱和以自我為中心之習性的熾熱中得到休息。
Read More當我們感受到煩惱和輪迴惱熱的痛苦時,如果能有紀律的練習正念與正知,我們就能在煩惱和以自我為中心之習性的熾熱中得到休息。
Read More我們已習慣用固定的方式去想事情,情緒反應和隨境行事的模式也非常強烈,因為我們長久以來已經習以為常了。我們尤其非常習慣自我珍視的信念,而且堅信不移,總是需要防衛自我、讓自我感到快樂。事實上,這才是我們最根深柢固的確信。
Read More調伏自心的過程就像是捕捉野馬一般,我們不需要讓自心變得更美,更神聖或更有證量,因為自心本來就是美的,神聖的及證悟的。我們不需要讓野馬變得更駿美、更強壯、更聰明,牠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是了。
Read More實相中一切現象沒有來去,它們的本性超越了來與去。將我們對「事物無來去」的了解,運用在自己的痛苦、煩惱和念頭上是很重要的。
Read More禪修並不是把喋喋不休的心的音量盡量轉小聲,以便讓我們不用再聽它說話,而我們對情緒或感覺的處理也如出一轍。此外,企圖阻止念頭或情緒,往往使它們變得更強烈,所以,我們乾脆學習和它們好好相處,而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。
Read More調伏自心似乎是所有佛教修持的關鍵,就像佛陀所說: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法。調伏自心的過程從戒學處,也就是紀律的訓練開始。
Read More這些執著大多是在本能或無意識衝動的層面上運作,因此只能在我們詳加檢驗自己根深柢固的世界觀,並洞悉執著何在時,才能被清楚覺知。
Read More其他人是否和我們以一模一樣的方式看待事情、感受事物,我們是無從得知的;然而卻有太多證明顯示,同一件事每個人的看法、感受都不相同。
Read More如果沒有一個「感知者」(Knower),一樣事物就不會被「感知」到,那又如何能證明它有著獨立的存在呢?「心」和「物」之間到底又是如何產生接觸的呢?「物」是如何和「心」產生關聯的?或者「心」是如何和「物」產生關聯的呢?
Read More